治疗: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

2016-12-23 东方 袁锋

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,一般认为系首次肩关节前脱位整复后未得到适当的有效固定,撕裂的关节囊或及盂唇未得到适当的良好修复,肩胛盂前缘或肱骨头后外侧有缺损的病理改变,以后轻微的暴力或日常生活中某些动作,如上肢外展外旋及后伸的动作,穿衣、举臂等动作,即可反复发生肩关节前脱位。

对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再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,临床上偶有不复发者,但一般讲对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均采用手术治疗。手术治疗方法很多,其术后亦仍有复发的可能。手术方法以增强关节囊前壁或修复盂唇和关节的稳定性,防止或限制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,以阻止发生再脱位。手术方法常用者有下列几种:

(1)肩胛下肌及关节囊重叠缝合术(Puttiplattif法):即修复关节囊增强关节前壁的方法。

手术步骤:病人体位、手术切口及关节暴露途径均与肩关节前脱位开放复位者相同,当手术步骤显露肩胛下肌时,检查肩胛下肌有无萎缩、损伤及瘢痕形成的情况,于肩胛下肌小结节附着点2cm左右处切断,检查关节囊前壁破裂或损伤情况,并仔细进行修复或重叠缝合,此时将腕骨内收内旋位,以便重叠缝合肩胛下肌。肩胛下肌缝合重叠长度,根据肩胛下肌肌力情况或要求限制肩外展外旋情况而定,一般重叠1.5cm;再将喙肱肌腱及肱二头肌短头腱缝合固定于喙突,依次缝合伤口各层组织,术后用外展架将伤肢固定于外展50°~60°,前屈45°,1~2天拔除负压引流,10d拆除缝线,3~4周拆除外展架,开始功能锻炼,并向病人讲清楚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伤肢不宜过度外展外旋,以防复发

(2)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(Magnuson法):亦是修复关节囊增强前壁的方法。 

手术步骤:肩关节显露途径与前法相同,当手术显露肩胛下肌时,检查肩胛下肌的情况,并自其止点处切下,使肩胛下肌外端游离,进一步检查修复关节囊,将肱骨内收内旋,于肱骨大结节处切开骨膜,将肩胛下肌外端外移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处,以增强其张力,再将喙肱肌联合腱及肱二头肌短头腱缝到喙突,逐层缝合,术后处理与前法相同。 

(3)肱二头肌长头腱悬吊术(Nicol法):此手术方法是增强肱骨头稳定性的方法。 

手术步骤:病人体位、手术切口和显露同上。将肱骨内收内旋,用拉钩向两侧牵开肱二头肌短头腱、喙肱肌腱和三角肌,显露肱骨大小结节、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肩胛下肌,将喙肱韧带(从喙突根部到肱骨大结节)于靠近大结节处切断,并充分分离,再将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肱骨大小结节下方切断,远端向下牵开,提起近侧端,并沿其走向切开关节囊,直到找出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的附着点。将喙肱韧带缝包在长头腱近端的外面,加强其牢固强度,以免以后磨损或撕裂,二头肌长头腱的两端各用粗丝线做双重的腱内“8”字形缝合,并从腱的断面引出丝线备用,然后将肱骨略内收,用骨钻从肱骨结间沟的大小结节下方,对准肱二头肌长头腱近侧端附着点钻一孔,将二头肌长头腱近端及其包绕的喙肱韧带,从钻孔拉出到肱骨结节间沟外,再将二头肌长头腱的远近两端缝合在一起,或断端分别缝在骨膜上,再缝合关节囊,逐层缝合切口各层组织,术后用外展架将伤肢固定外展50°~60°,前屈45°,其他术后处理和前法相同。肩关节外展活动术后有轻度限制。

(4)Bankart手术:此手术方法是修复盂唇及关节囊的方法。

手术步骤:病人体位、手术切口和关节显露方法均与前相同,当切断并向内翻肩胛下肌后,外旋肱骨即显露关节囊的前侧,检查后在小结节内2cm左右处弧形切开关节囊前侧壁,显露肱骨头,检查盂唇和关节囊常可发现破损,用特制的弯钩形锥,在肩胛盂前内缘等距钻成三、四个孔,用粗丝线将切开的关节囊的前外缘缝合固定盂唇部,再将关节囊的前内缘重叠缝合于关节囊上,此法缝关节囊既缩紧关节囊,又加强了关节囊,也使盂唇稳定,修复肩胛下肌、喙肱肌腱及肱二头肌短头腱,检查冲洗伤口,逐层缝合切口各层组织,术后用外展架将伤肢固定于肩外展50°~60°,前屈45°,其他术后处理与前法相同。本方法复发率低,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均能恢复正常,从以上几种手术治疗方法对比看,此种手术方法修复病变部位,效果优越。此种方法亦可采用关节镜下手术完成。

其他还有关节盂前下缘植骨阻止术及喙突植骨延长术等,因植骨后不融合,且肩活动后磨损,久后失效,故近年来已不用。